【理学院】理学论坛第186次学术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17   浏览次数:1218   发布部门:科学技术处

报告题目1: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分子铁电材料:设计与合成

报告人:游雨蒙教授

报告人单位:东南大学

时间202111181400-1530

地点:仙林校区教2-314

主办单位:理学院

 

报告内容:铁电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材料,由于其中特殊的自发极化和独有的可控极化反转,铁电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压电、存储、能源等方面。虽然第一个被发现的铁电材料是分子材料(罗息盐),但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无机铁电体已完全占领了应用的舞台。尽管如此,新时代、新背景下的材料研究对柔性、轻质化、环保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分子铁电材料的优势所在。

 

报告人简介:游雨蒙,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执行院长,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系,后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耶鲁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回国加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报告题目2:二维缺陷光物理与光电器件应用

报告人:吕俊鹏教授

报告人单位:东南大学

时间202111181530-1700

地点:仙林校区教2-314

主办单位:理学院

 

报告内容:作为后石墨烯时代的新型二维材料,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呈现半导体特性,并且其电子结构随层数可调,随着层数由多层减薄致单层,其能带结构由间隙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因而可实现光致发光。大部分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带隙大小位于可见光范畴,为其在显示、照明、可见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报告介绍三方面的内容:1. 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荧光图案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边界态、缺陷空间分布、物理/化学吸附等方面探索了导致单层过渡金属硫化物荧光图案化的原因,并利用缺陷工程实现了荧光量子产率的提升。2. 新型半导体材料光电转换机理研究,利用时间分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探测分析缺陷对光电转换器件中载流子动力学、瞬态光电导等行为的影响。3. 二维高性能光电器件,利用二维/三维复合技术,实现特定功能硅基光电芯片。

 

报告人简介:吕俊鹏,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博导,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东南大学“紫金青年学者”。主要从事微纳光学、光电子学等研究工作,在低维材料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前沿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被Science DailyNano WerkR&D MagazineScience NewlinePhy.org等科学媒体广泛报道。承担或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青年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担任全国纳标委低维纳米工作组副秘书长,《物理实验》编委,Chinese Physics Letters (CPL)Chinese Physics B (CPB)、《物理学报》和《物理》四刊联合青年编委,《半导体学报》、《量子电子学报》青年编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学仪器分会理事,江苏省物理学会电磁材料与器件分委会秘书长,江苏省青联委员,省青科协理事,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