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南京邮电大学联合江苏省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主办的“医工交叉院士专家报告会”在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成功举办。江苏省科协二级巡视员王小锋、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友国出席活动并致辞,江苏省科协原二级巡视员李政主持活动。
本次活动以“医工交叉 共筑健康未来”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现场吸引了来自高校、医疗机构及医药企业等领域的100余名代表参加,线上观看人数超过3000人。

王友国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邮电大学正积极发挥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深度融入医工交叉创新浪潮。学校依托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已在AI医疗影像、精准医疗等前沿方向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未来,南邮将着力打造“大信息+大健康”创新平台,通过深化校企医合作,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王小锋巡视员在讲话中强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日益深入,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融合展现出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是引领生命健康领域创新突破、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为提升人民健康福祉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他指出,医工交叉作为前沿领域,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江苏作为经济与科教大省,在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方面需求迫切。省科协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四个面向”,为跨学科协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汇聚高端智力,明晰医工交叉发展路径,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并加强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青年科技人才。

在院士专家报告环节,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作题为《细胞药物的药代、药效及成药性研究》的专题报告,深入阐释了细胞药物靶向治疗的可行性与发展潜力。他呼吁加强临床专家、基础研究团队与药学家之间的深度合作,围绕临床需求开发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活细胞药物,用于治疗难治性与罕见性疾病。

南京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屠小明结合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与医疗产业成果转化的实践案例,深入剖析了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难点,并探讨了可行的产业创新突破策略。

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吴婷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诊疗切入,系统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在认知障碍诊断、智能辅助筛查与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多模态技术融合在疾病诊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家庭社会负担方面的重要价值。

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宇分类介绍了界面自组装磁性微纳机器、细胞仿生微纳机器及可逻辑运算的DNA智能纳米机器等精准溶栓智能微纳机器。他表示,智能微纳材料具备生物安全、功能多样与易于集成等优势,期望通过医工结合推动以智能微纳材料为核心的新一代药物输送系统研发,提升药物疗效与安全性。


活动还邀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科基因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昕作为企业代表分享了企业典型创新案例。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与医疗机构的深度协同合作,为医工交叉融合创新注入新动力,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撰稿:王金川 初审:李炳祥 编辑:李悦 审核:蔡志匡)
地址:南京邮电大学亚东新城区文苑路9号(210023) 电话:025-85866911 传真:025-85866911 Email:kxjsc@njupt.edu.cn
Copyright © www.njup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